泰国,让我成长的地方
其实最初选择去泰国待上一个周是因为选择了去泰国当义工。 选择在泰国当义工是因为去泰国的机票经常打折,最便宜了,对于我这种经济还没有独立的人来说比较合适, 回到正题,现在说说我做义工的事吧,去之前以为义工的内容是照顾教义工中心的小孩子,跟别人一说这事,别人一听,教 其实我本来想去做那种保护动物之类的,因为我喜欢动物,其次我很不懂怎么跟小朋友打交道,我属于那种见到小朋友就面瘫,完全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情和话去跟小朋友相处的人,选择去教小朋友也只是因为这个项目是安全的,你们没有听错!确定不是骗人的后才纠结放心的去报名,交申请表,12月份申请的2月中旬的义工项目。 其实一开始跟我妈说要出去当义工她还挺支持的,但是这事真的落实下来后,可能比较遥远的事就要变成现实了,我妈开始担心了。应该每个单独出去的孩子都必须经过拜托父母同意这一关吧,我也不例外,毕竟父母担心是不可避免的,这个时候就要开到父母说,肯定安全之类的话。 总之我也是在家里经过一番“腥风血雨”后才获得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阿姨舅舅各个亲戚默认的同意,出发前,家里人给我做了一顿大餐给我送别,临行前获得大家不容易的祝福,感觉很幸福。 喜欢一个地方其实并不一定是因为那里的景有多美,也可以是那里的人,泰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。在这里,有很多好人,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帮助我。 义工中心周围都是田地(不知道是不是田,反正一大片空旷的绿地)很美~但是很偏的感觉很接地气的感觉,墙面上都是五彩的涂鸦,领队先带我稍微参观了一下基地后,带我去住的地方,是一个单独的小房子,但是我属于极度慢热的人,所以···然后她向我介绍另外一个志愿,长得好漂亮,第一印象是这样的,然后她们都特别热情的跟我打招呼,弄得我有点不知所措,再加上英语着急,然后就一直傻笑···因为我去的那天是周日,周末市场,可能出去走一趟比可以较快的相互认识一下,把东西放下后准备跟她们一起出门,这在去之前我又认识了志愿者中心的一位小朋友,我们俩因为交流有困难,不知道怎样打招呼,所以俩人只是一直笑,但是突然她做出了让我很意外但是很温暖的举动,这个举也动一下把我心里的隔阂打破了,她突然用双手捧起我的右手放在她脸边,像小猫一样,一股暖流,让我喜欢上了这个小朋友。即使没有语言上的交流,但是她的热情,让我觉的她接受我了,有点紧张的心情突然轻松了许多。下午到了某个点开始封街,各个商铺小贩到街边来摆摊,晚上特别热闹,卖的东西也主要是比较实用的服装,鞋之类的,还有很多小吃,所以我们逛夜市的路线是先吃一圈,然后再逛,这是她们说的,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,以前都是边吃边逛··· 因为不好意思叫大家停下来等我买东西,虽然他们一直说如果要买东西就跟他们说一声,所以看到好多好吃的就这么忍痛忽略了{内牛满面},就只是看到别人买什么,自己也跟着买,吃的买的差不多后,大家就到广场边找个地方坐下来,夜市边有一个很大的广场,专门用来跳广场舞的,为什么我没说是给大妈们跳广场舞的呢,因为不止大妈们跳啊,简直男女老少都在非常认真的跳舞,虽然动作单一反复,但是大家都看起来非常的开心,而且与国内的广场舞不同的是,这里都是真人现场献唱的,有个小舞台,有两个人在舞台上轮流献唱,气氛很好。 义工中心住的地方比我想象的好多了,一个房间两个人,还有小客厅,冰箱,咖啡机,热水壶什么的都有. 第一天刚到,洗完澡后到门口晒个衣服,周围各种昆虫的叫声,回想一天发生的事,虽然很坎坷,但是,一切安定的差不多了,心情好转了很多,但是怎样跟大家相处呢,挺令人头疼的。 第二天七点就起来了,开始干活,其实他们一直没跟我说工作是什么,所以我差不多也就是跟着干,分配给我一些任务,其实就是告诉我扫哪几间房子,要清理哪些东西,我以为这可能就是一天工作的开始,但是谁知道原来一天好像就这么点工作{巨汗}。 到了九点多左右,差不多都清扫完毕了,大家稍微整理了一下,就去市中心了。我发现她们俩特别喜欢逛市场,有点像我们这边普通的菜市场,但是市场里卖的都是些小吃和衣服等杂货,Giulia指着一条那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的一款裤子问我,是不是中国很多这种裤子卖,我惊讶了一下,摇头说不是呀,我也只有到这边来才看到,然后她说在意大利很多中国人都卖这种裤子,我以为中国人都穿这种裤子··· 在市场上,她们一直给我推荐一种炸香蕉有多好吃多好吃,然后在她们的极力推荐下,买了一袋,分给大家一起吃,其实我觉得味道一般,总之在市场里大家各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分着吃,感觉终于有点共同语言可以交流了,果然不管在哪个国家,吃货都是存在的,吃货之间利用吃来增进感情是最快的,真是无话可说了。 在泰国过马路,车都会让人,看到有人经过车都会放慢。我们过马路的时候,一辆吉普车给我们让路,这时候Giulia突然停下来双手合十向给我们让路的车主微微鞠躬并说萨瓦迪卡(谢谢),看到她这么做,有点惊讶,第一次看到有人专门给让路的车道些,不过我也赶紧照样做了。之后跟其他外国人出去的时候他们都会跟让路的司机道谢,但是中国人都不会,很多人愤愤不平的说中国人怎么在外面老是遭到歧视对待,其实我们都只想到别人怎么对我们,却没有想过我们是怎样对待别人的. 有天晚上,我站在教室门口,看着她们俩教Chichipom跳舞,快乐的氛围把我也感染了,希望自己也能带来这样的快乐,但是我还是不知道要怎么做,但是首先至少不要老呆在自己的房间里。有一次James过来问我,我能做些什么,因为我很少在小朋友面前露面,而且没有那么开朗,我说打扫卫生,做饭什么的,当时其实我并不确定一天的工作有多少,他们也没明确说明,所以我当时觉得很迷茫,不知道是不是我能做的太少了,他又问我知不知道小朋友们的名字,我只说出Chichipom一个人的名字,其实到最后我也只记住她一个人的名字,很惭愧,当晚心情很不好,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,不适合跟小朋友打交道,当时深深的自责让我产生了略微的自卑感.很快,在义工中心已经待了一周,已经没有了刚到时的不知所措,既来之,则安之,新的环境,新的朋友,新的身份,对于自认为适应能力还不错的我来说,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压力. 小时候,我在外婆家,在阿姨家住,爸爸妈妈每年回来一次,虽然很不想承认也不喜欢自己被称为留守儿童,但是那个时候,我就是,不过稍微好点的是,那时候留守儿童的说法并没有广泛被大家应用,而且我在阿姨家过得也还不错,因为有小五岁的表弟,所以并不感到孤独,阿姨对我也很好,所以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我是幸运的。只是那时候,我变得很敏感,而且缺乏安全感,易怒,经常把别人善意的关心曲解为伤害,跟个刺猬一样,为了保护自己,经常“刺伤”“伤害我自尊”的人。说来也好笑也无奈,我开始习惯没有父母的日子,习惯到每年他们回来都会让我感到不自在,不自在有人给我倒水,不自在有人给我铺好棉被,不自在对我好过我表弟,不自在有人给我洗衣服,本来可能父母对子女很自然的关心,在我看来都是那么的别扭。衣服都是阿姨买的,大一点后都是自己买的,别人习以为常的和妈妈逛超市,买衣服在那时对于我来说都是奢望,但是渐渐的也都习惯了,反而他们在我身边让我更加不习惯。 然而当我渐渐习惯父母在身边后他们却又要离开,每次离别的感觉都不太好,从最初的关门大哭到渐渐习惯,之后的分别,我也只不过是掉头继续做自己的事罢了,我无法批判这种为了出去赚钱而把自己的孩子丢给别人抚养这种事,因为每次都会被“不出去赚钱学费生活费哪里来”最后弄得好像是我太矫情似的,渐渐的我也就不说了,但是其中的感受也只有跟我有一样经历的人才知道吧。 但是也多亏有这样一种经历,使得我变得很独立,很多事情自己都能处理,对父母没有过多的依赖。
页:
[1]